以下是摘要本书的第一章:
一、怎样管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炬,一旦点燃将八方迸发,激情万丈。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写于300年以前
六岁前孩子有敏锐的天聪,他们听力锐敏,想象力丰富,直觉强烈,有平等意识,有模仿能力,有自尊意识,有择优而学的能力。上天造人实在完美,除了以上天聪,孩子一出生都拥有美好天性:乐观、纯真、快乐、喜欢人、好奇心特强,而好奇心是好学的最大动力。可以说,未受尘世污染的孩子的确是美丽可爱的天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爱护孩子的天聪,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的心灵和习惯不受世俗愚昧教条的侵犯。
不过,刘姥姥的育儿理念并不赞成那种一味迁就纵容孩子的老好人家长,而是主张以爱和权威相结合的坚定型育儿,这种坚定型育儿不同于传统的恩威并施,而是“赞赏鼓励时时做,权威建立在一朝”。下面的故事告诉你如何在孩子心目中建立权威。
“我不要自己下楼,姥姥抱抱!”
“小荷自己走,小荷很会走路,也会自己下楼,姥姥抱着宝宝看不见楼梯,有危险,小荷自己下楼,好吗?”
“不嘛,我要姥姥抱着下楼,我就不自己走!哇,哇,哇……”
这是小荷将近两岁时发生的故事。那时,小荷初生牛犊不怕虎,还不知道姥姥有权威呢。
人类有一种天性叫欺软怕硬,大人如此,小孩也同样,很会看人下菜碟。据科学研究,小孩的乖张性和攻击性比大人强烈,就像刚出生的小猫咪,一见有人来,就会张开小嘴发出貌似吓人的呵呵声,典型的弱者虚张声势本能。
孩子的攻击性如不加以抑制,发展下去就会逐渐严重,形成反社会倾向,造成暴力人格。孩子的任性如不得到控制,就会变得为所欲为,唯我独尊,惹是生非。这就给育儿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建立权威。
家长有权威才能让孩子合作,家长有权威才能保证育儿理念得以贯彻,家长有权威孩子才不会因溺爱而不成器。
家长必须有权威。
许多家长一见小孩哭闹就妥协,殊不知,妥协就是溺爱,孩子会变得任性、无良、不明事理。有些家长会想,等孩子大了再管教,其实等孩子长大就晚了。孩子越大,可塑性越差,等到孩子十几岁,假若没有特殊的社会场景,就是九牛二虎也难以改正孩子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了。
最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负面教育 —— 打骂、批评、嘲讽、哄骗,最奏效的措施是鼓励赞赏表扬。不过,世上万物都需要平衡,育儿理念也需要平衡。鼓励赞赏是软性教育,要有硬性教育与之平衡。但正因为是硬性的,其力度是很大的,那就不能频繁使用。经验证明如果时机掌握得当,对与一个孩子,使用一次硬性爱就够了。
姥姥一反常态,挂下了脸:“小荷不听姥姥讲道理,隔离反省!”
“隔离反省”是英语Time Out的中文翻译,是所有英语国家通用的育儿专用语,意思是给孩子一个闭门思过的机会,让她明白不良行为导致自尊心和友情的丧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隔离反省的地方可以在没人的屋里、走廊,或者就地画个圆圈让孩子站进去。
我把小荷抱到了卧室,那屋子光线不太好,怕小荷害怕,因此没关门。门尽管没关,姥姥一反常态的严肃还是镇住了小荷,她并不往外跑,只站在屋门口哭:“把我拿出来,把我拿出来!”好蹩脚的中文,姥姥过后直想笑,可当时却笑不起来。我在为小荷难过,可怜的孩子,为了让你成长,不得不让你经受看似冷酷的考验啊,这是硬性爱 —— tough love,硬性爱有时是必要的。
秒针滴答,好似漫长无涯,站在不远处的姥姥和小荷一起遭受心理痛楚……终于,将近两分钟过去了,姥姥进屋把小荷抱出来,开始第二步教育,说理:
“小荷,你已经会走路,也会下楼梯,以后要多自己走,对你的健康有好处。”小荷停止了哭泣,乖巧地点点头。
接下来,姥姥即兴创作,给小荷进行形象教育:有个小孩叫嘎嘎(这种掷地有声的象声词小孩最喜欢),他不喜欢走路,妈妈让他上街,他说,我不去,我不要走路。妈妈带他去买东西,他说,我不去,不喜欢爬台阶!嘎嘎不走路,他的腿越来越软,变成了两根软软的面条条。嘎嘎的哥哥叫棒棒,棒棒最爱走路,喜欢上街、下楼、去花园,他的腿长得可结实了。有一天,大灰狼来了,棒棒说,嘎嘎快跑,可是嘎嘎的面条腿跑不起来呀,怎么办?!哥哥棒棒想起了一个好主意,他把嘎嘎背在身上,跑啊跑,跑啊跑……眼看大灰狼要追上来了,嘎嘎在哥哥的背上害怕地大叫,哥哥快跑!快跑啊!可是背着嘎嘎,哥哥跑不快啊,怎么办?还好,正在这一紧要关头爸爸来了。爸爸把大灰狼打跑了。嘎嘎说,我以后也要走路,大灰狼再来我就像风一样飞跑。”
小荷破涕为笑,说:“嘎嘎,棒棒,好,咯咯咯!”
姥姥的权威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小荷从此凡事都能听商量。当然,要想让家长的权威得以巩固延续,还是需要大量的软性爱来加以平衡才能真正让孩子听大人的话,其中比较基本的有:顺养孩子:多说yes少说no,而不是处处用长辈身份管束孩子。耐心倾听孩子说话:说话时要降低到孩子的水平,蹲下或者坐下,眼睛要与孩子的眼睛齐平,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大人显示了对孩子尊重,孩子才会尊重大人。
跟孩子说话要用近似大人的语言,以便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和沟通能力,别怕孩子听不懂,五岁前小孩有潜意识理解语言的能力,五岁后如果哪个词不懂,他们会问出来,即使抽象词汇他们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要多多陪孩子一起玩儿,多想出些有创意的游戏跟孩子玩在一起,让孩子觉得妈妈爸爸是和宝宝一样的朋友。自小跟大人为友的孩子将终身是爸妈的朋友。
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就帮助孩子克服人人与生俱来的懒惰习性。要理解孩子,孩子很微小很敏感,一句话、一件小事,往往都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
再说几句关于隔离反省的话题:建立权威要趁早,最好在孩子会说话后发生的第一次乖张行为时实施。隔离反省之所以奏效,是因为人类有社会性,我们都需要他人的友谊、关注和赞赏来取得快乐并确立自己的归属感,来满足自尊心的需要。隔离反省让孩子懂得失去爱和自尊有多么不开心,能让孩子深刻记住教训。只是,隔离反省属于硬性爱,必须有一万次以上的柔性爱做平衡才能奏效,否则越硬越坏。
隔离反省是整个西方世界公认的唯一不会留下副作用的惩罚孩子的方法,新西兰育儿专家Ian Grant 甚至认为十几岁的孩子也能在隔离反省中改正不良行为。笔者也曾用隔离反省法来纠正十二岁女儿的冲动行为,非常奏效。